事件描述:
2012年2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配套的烯烃、化肥、农药和危险化学品四个专项子规划,内容涉及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盐化工和生物化工等方面。
评论:
发展模式思变,转变的方向为升级
首先,大背景为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考虑的主要是发展方式,这主要是在经济、产业规模效应显现及外部发展环境发生结构性问题的背景下作出的系统规划;其次,化工行业规划针对目前面临的资源约束、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分散、高端产品比重低和三废大等一系列问题,提出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发展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绿色低碳安全发展。目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方向。
化工行业规划结构调整重点目标有四个维度
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我们认为结构调整只是技术手段,以上四个目标归纳起来具有共性,目的是提高行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或竞争力。
炼油、煤化、盐化基础化工具有规模效应,通过鼓励兼并,上马大项目实现组织结构调整进而提高集中度;布局结构主要是考虑产业的资源和市场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原料结构调整主要涉及资源约束大及来源单一,可以提高低品位矿利用效率及多元化;产品结构调整方面主要问题是落后产能主要是技术水平低,竞争能力差,高端产品比例低,主要是创新能力差;可以通过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创新高端产品提高自给率。
投资角度应关注原料和产品结构调整
投资视角下更应关注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烯烃和化肥行业两个专项子规划都涉及原料结构调整。原料结构调整要提高烯烃原料的多元化,主要涉及煤化工,目前煤制油、煤制烯烃还处于示范化阶段;由于煤头尿素航天炉和多喷嘴对置炉国产化技术突破,低阶煤利用有利于降低合成气及下游产品成品,成为目前煤化可行的重点领域。
化肥行业新型气化技术值得关注。由于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是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行业“十二五”单列一项化肥发展规划,规划定调化肥立足自给,适度出口(氮磷肥),发展目标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推广先进煤气化技术和多联产技术。产品结构方面,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改进提升尿素、磷铵、氯化钾等基础肥料,适度发展硝基肥料等,鼓励发展配方复合肥和专用肥、缓控释肥等。
鲁西化工(000830)、华鲁恒升(600426)属于煤气化工艺提升及煤头多联产发展的典型代表,鲁西的航天炉、华鲁的多喷嘴均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煤气化新装置,且目前均已具备一定的生产和运营管理经验,在煤气化技术升级换代过程中占得了先机;同时,这两家公司在煤头路线之下依托新型煤气化装置,大力发展下游煤化工产品链,符合政策导向,有望持续受益。
烯烃规划的主要看点是扩大原料来源,利好煤化工板块。烯烃作为化工原料的原料,面临资源短缺,我国烯烃生产主要以石脑油为主,来源窄,规划指导方向是扩大烯烃原料来源,依托我国资源特点,适度发展煤化工,控制新上项目规模,利好煤化工板块。
在2011年12月底出台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涉及煤化工内容;在传统煤化工领域,不再审批单纯扩能的焦炭、电石项目,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对合成氨和甲醇等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提高竞争力;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加强统筹规划,严格行业准入;鼓励产业链延伸,积极发展高端产品;支持具备条件地区适度发展煤制天然气项目,严格控制煤制油项目。从煤化工严格审批,上大项目角度看,行业供需结构将改善,建议重点关注煤化工板块。
产品结构调整方面,高端石化产品和化工新材料是重点
配合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是高端石化产品(精细化工产品),包括化工新材料;发展对外依赖程度高盈利能力强的基础化工原料和新兴产业所需的化工新材料。新材料方面与2010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涉及的第六项新材料产业对应;以及与2011年末出台的《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材料产业中涉及的高分子材料和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对应。“十二五”高端石化化工产品基础化工原料、聚合物(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氟硅材料)及功能性材料(功能膜)及其他专用化学品。
风险提示
关注化工子行业转型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以及落后产能淘汰的未达预期;受国家鼓励类产品产能快速扩充带来的产品价格下滑进而造成业绩不达预期。